IMG_7593.jpg

這次的保養紀錄可以讓各位了解「開放式水冷」清潔其實是比組裝過程還要更加費時、辛苦。

客戶送來時有敘述該水冷主機給原店家更換水冷液之後使用約三個月,水循環內部就開始產生類似水垢的「白垢」。
讓客人很不悅所以送來讓我們處理
IMG_7594.jpg

全拆整理之前拍一張照
(說實在管路部分從照片看其實沒有很嚴重,但在CPU、顯示卡水冷頭,跟水流板都卡了明顯的白垢)
IMG_7595.jpg
客人對於水冷主機的整潔程度較高,所以這樣的狀況讓他已經無法接受
IMG_7835.jpg
拆開電腦後背板差點吐血...
(但說實在話水冷主機整線很難理乾淨)

IMG_7836.jpg
拆開後看水管內部確實可以看到白白一層
IMG_7854.jpg
用衛生紙轉一轉可以看到把汙垢擦下來了IMG_7855.jpg
擦完後有比較乾淨,但是這不是解決辦法!(而且水管還是使用較次級的品質)

IMG_7856.jpg
應該光滑的管壁結果都是塑膠射出的痕跡
IMG_7858.jpg
要建設之前就要先破壞!全拆!IMG_7859.jpg
把剛剛看到所有的線通通拆掉!
(舒服多了~~~)

IMG_7860.jpg
水流板部分:
卸下主體後拆下水泵

IMG_7864.jpg
水泵拆下後可以看見內部也很多白垢
IMG_7866.jpg
水泵靠水流板的位置白垢卡的更厚實

IMG_7868.jpg
第一次拆卸清潔水流板...
螺絲真的是有夠多!

IMG_7869.jpg
我跟同事說以後清潔水冷主機有水流板的工資先+2000元IMG_7870.jpg
螺絲通通轉開之後可以看見水流板前後兩面都有很厚的水垢在上面IMG_7871.jpg
亮面、霧面都卡白垢

IMG_7873.jpg
經過清洗之後,還給透明壓克力的該有的透度IMG_7872.jpg

IMG_7874.jpg
最後再將四十多顆螺絲鎖回去!
(完全跟新品一樣乾淨)

IMG_7877.jpg
拆卸顯示卡水冷頭之前也拍攝一下IMG_7879.jpg
水流密集處卡了厚厚一層白垢IMG_7880.jpg
GTX 1080 屬於單面水冷頭設計,拆卸過程不會太複雜。IMG_7881.jpg
洗刷刷的過程就跳過去已經裝上主機啦~IMG_7883.jpg
CPU水冷頭其實也清潔了很久,過程忘記拍攝了。IMG_7885.jpg
水流板清潔後上機的樣子
IMG_7884.jpg
所有零件清潔後拍一張給客人看
IMG_7882.jpg
水管(PETG管)部分全部換新,由於水路沒有改變所以折新管子的速度就很快!IMG_7942.jpg
由於顯示卡後來有往下調一格,所以顯卡部份的水路有做一點斜度設計。IMG_7943.jpg
從正面看管路的樣子
IMG_7957.jpg
水管全部都接好了
IMG_7958.jpg
我知道開放式水冷的電路很難整理
IMG_7955.jpg
但是有條不紊的一層一層將電線分類整理上去應該不會太難吧?IMG_7956.jpg
振銓會告訴你 怎麼整線會比較乾淨IMG_7945.jpg
蓋上遮罩後80%的線都看不見了
IMG_7944.jpg
所以原店家...
整陀塞在水流板下方是在「哈嘍」?

IMG_7836.jpg
以下就是點燈賞圖時間啦!IMG_7964.jpg

IMG_7965.jpg
顯示卡水冷頭特寫
IMG_7967.jpg
主機板區特寫
(永遠不懂跨記憶體的水路該怎麼檢修)

IMG_7969.jpg
蓋上強化玻璃看起來更清爽
IMG_7970.jpg

IMG_7971.jpg
主機整台特寫
IMG_7974.jpg

IMG_7975.jpg

感謝各位讀者的觀看! 我們下集再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開放式水冷 分體水冷
    全站熱搜

    振銓資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