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保養紀錄可以讓各位了解「開放式水冷」清潔其實是比組裝過程還要更加費時、辛苦。
客戶送來時有敘述該水冷主機給原店家更換水冷液之後使用約三個月,水循環內部就開始產生類似水垢的「白垢」。
讓客人很不悅所以送來讓我們處理
全拆整理之前拍一張照
(說實在管路部分從照片看其實沒有很嚴重,但在CPU、顯示卡水冷頭,跟水流板都卡了明顯的白垢)
客人對於水冷主機的整潔程度較高,所以這樣的狀況讓他已經無法接受
拆開電腦後背板差點吐血...
(但說實在話水冷主機整線很難理乾淨)
拆開後看水管內部確實可以看到白白一層
用衛生紙轉一轉可以看到把汙垢擦下來了
擦完後有比較乾淨,但是這不是解決辦法!(而且水管還是使用較次級的品質)
應該光滑的管壁結果都是塑膠射出的痕跡
要建設之前就要先破壞!全拆!
把剛剛看到所有的線通通拆掉!
(舒服多了~~~)
水流板部分:
卸下主體後拆下水泵
水泵拆下後可以看見內部也很多白垢
水泵靠水流板的位置白垢卡的更厚實
第一次拆卸清潔水流板...
螺絲真的是有夠多!
我跟同事說以後清潔水冷主機有水流板的工資先+2000元
螺絲通通轉開之後可以看見水流板前後兩面都有很厚的水垢在上面
亮面、霧面都卡白垢
經過清洗之後,還給透明壓克力的該有的透度
最後再將四十多顆螺絲鎖回去!
(完全跟新品一樣乾淨)
拆卸顯示卡水冷頭之前也拍攝一下
水流密集處卡了厚厚一層白垢
GTX 1080 屬於單面水冷頭設計,拆卸過程不會太複雜。
洗刷刷的過程就跳過去已經裝上主機啦~
CPU水冷頭其實也清潔了很久,過程忘記拍攝了。
水流板清潔後上機的樣子
所有零件清潔後拍一張給客人看
水管(PETG管)部分全部換新,由於水路沒有改變所以折新管子的速度就很快!
由於顯示卡後來有往下調一格,所以顯卡部份的水路有做一點斜度設計。
從正面看管路的樣子
水管全部都接好了
我知道開放式水冷的電路很難整理
但是有條不紊的一層一層將電線分類整理上去應該不會太難吧?
振銓會告訴你 怎麼整線會比較乾淨
蓋上遮罩後80%的線都看不見了
所以原店家...
整陀塞在水流板下方是在「哈嘍」?
以下就是點燈賞圖時間啦!
顯示卡水冷頭特寫
主機板區特寫
(永遠不懂跨記憶體的水路該怎麼檢修)
蓋上強化玻璃看起來更清爽
主機整台特寫
感謝各位讀者的觀看! 我們下集再見!